2023-07-01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6月29日裁定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考虑种族因素的招生政策违反美国宪法。这一裁决事实上禁止大部分美国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对部分少数族裔群体给予“照顾”,相当于推翻了美国沿用半个多世纪的“平权法案”在现实中的一大应用。
这是6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资料图】
美国社会就这一议题意见分歧严重。即使在少数族裔群体的家长和学生中,也因为切身利益所受影响不同而分为两个阵营。
按照一些美国媒体的解读,这一裁决是当前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数的最高法院权力格局衍生的结果,凸显美国政治对立分化现状。共和党为此雀跃,总统约瑟夫·拜登为首的民主党人则抨击该裁决“违背美国基本价值观”。
庭上交锋
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的投票结果是6:3。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内的6名保守派大法官全部支持“哈佛和北卡大学考虑种族因素的招生政策违宪”的结论,其中包括黑人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
美联社描述,罗伯茨宣读裁决时,庭上气氛沉重,大法官们大多面无表情。
托马斯在最高法院现任大法官中任职时间最长,1991年就职以来一贯反对“平权法案”,只是在过往相关裁决中,他的意见多数情况下并未得到支持。
托马斯与一年前才由拜登任命入席最高法院的凯坦吉·布朗·杰克逊是唯二黑人大法官,两人就“平权法案”存废却持相反立场。前者认为该法案虽有利于美国非洲裔学生,却以歧视亚裔群体及损害其利益为代价。“种族主义不能用不同或更多形式的种族主义来消除。”他在发言中强调。
这是6月2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按照杰克逊的说法,这一裁决“对我们所有人而言绝对是悲剧”。她认为,当天裁决主张法律上应奉行“无视肤色差别”准则,“生活中却未必如此”;要求高校招生不考虑种族因素实际上是对现实中“关联种族的区别对待”视而不见。
最高法院受理哈佛和北卡大学两案时,杰克逊还未入职,但当时最高法院的保守派与自由派力量对比已发生变化,共和党籍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任内成功任命3名保守派大法官,尤其在资深自由派代表露丝·金斯伯格2020年去世、由埃米·巴雷特“补缺”后,形成当前6比3格局。在此背景下,最高法院近几年在涉及堕胎、控枪等敏感议题的案件中屡屡作出倾向保守派的裁决,被民权团体抨击为“历史倒退”。
另一名自由派大法官、拉美裔的索尼娅·索托马约尔认为裁决推翻了“过去数十年来取得的里程碑式进步”,并批评托马斯的主张“毫无依据”。据美联社报道,托马斯和索托马约尔均出身草根,都曾公开谈及自己入学受惠于“平权法案”的经历。
庭外对立
拜登当天在白宫说,他“极度不认同”最高法院裁决,呼吁各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必须考虑申请入学者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包括贫困、种族歧视等。“事实就是,众所周知,歧视在美国依然存在。”
4月2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拜登在一场活动上讲话。新华社发(亚伦 摄)
在回答记者关于现在的最高法院是不是个“流氓法院”提问时,拜登略停顿后回答:“这不是正常的(最高)法院。”他解释说,本届最高法院“与近代以来历届法院相比,作出了更多损害基本权利和基本决策的(裁决)”。
最新裁决促使外界关于民主党政府是否会着手推动“最高法院扩员”的讨论再次升温。拜登29日接受微软-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否认有此打算。他说,虽然现在的最高法院价值体系包容性不足,“可能会造成太多危害,但我觉得一旦启动扩充大法官队伍的程序,可能会以一种不健康的方式将这个议题永久性地政治化”。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促使美国国会制定了平权法案。法案规定在大学招生、政府招聘时要照顾少数族裔和女性等弱势群体。法案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给予弱势群体更多优惠政策。
6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附近,人们扮演成南北战争时期的士兵,纪念黑奴解放日。新华社发(亚伦 摄)
平权法案初衷是确保人们不因族裔、宗教、性别等背景受到歧视或不公平对待。但随着时间流逝,法案实施的着眼点逐渐转向保障“族裔多样性”,一些白人和亚裔学生开始抱怨受到“逆向歧视”:即使他们成绩优秀,但因为一些名校招生时为非洲裔、拉美裔学生保留固定名额、给予优先录取,导致前者入读名校的门槛被抬高。哈佛和北卡大学成为最先因相关招生政策被告上最高法院的高校。
这是2020年7月14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拍摄的哈佛大学校园。新华社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法律专家的话分析,不是所有美国高校都会受制于这一最新裁决:军事院校就可继续将种族身份列为录取因素;另外也取决于高校所在州的立场,比如州政府可能鼓励各高校执行最高法裁决中未曾明言禁止的措施,如发布倡导“多元文化”宣言。拜登政府也表示将在近期发布报告,指导高校如何在不违法前提下提升“多样性”和“公平性”。(沈敏)
责任编辑:孙飞